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在我国古代,通称冠礼。近代逐渐废止,只在法律上规定了法定的成年年龄。这种礼仪是用加冠做标志由社会承认并接纳从而进入行列,在此以前都是“童子”,此后由社会承认,社会即开始予以管理约束,本人既在社会上享权利,也同时尽义务。据《礼记·冠义》记载,古代冠礼仪式十分隆重,不仅先选好良辰吉日,还要选择为冠者举行冠礼的“大宾”。同时,冠礼也是为以后的婚礼做基础。刚刚达到加冠年龄,通常又称为“弱冠”,二十岁为“冠...
早在婴儿诞生前的孕育期,就已经有了预示诞生的某些民俗形式了。民间俗称怀孕为“有喜”,是预示一个人即将诞生。这期间,由于古老传承影响,旧时代给孕妇制造了许多种禁忌约束。如禁食、禁视、避讳都有各民族各地方的惯制。在诞生仪礼之前,从未孕时的求子,直到临产期设产房的种种习惯,都在为诞生礼做准备。婴儿诞生前后,孕妇丈夫严禁进入产房,早在《礼记》中就有这种习俗的记载。现在少数民族中仍有此习俗,如壮族做丈夫的在...
三国时,刘备招亲是东吴都督周瑜用的计谋。周瑜想用假招亲真扣留的计策,拿刘备当人质,要他交还荆州。不料这一计策早就被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识破。诸葛亮设下了“锦囊妙计”,其中有一条就是“红喜蛋汁”。原来刘备去东吴时,诸葛亮让带上大量染红的鸡蛋,一到东吴不论宫延内外,大小官吏和各级将士逢人便送,妇孺皆知。并说这是皇室礼仪,于是被分到红喜蛋的人都因此感到光荣,没分到的还纷纷到刘备住的宾馆去讨。刘备按计行事,一...
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当然是一定的模式,但媒有大媒小媒之分。婚姻的成功,多半是先由小媒从中撮合。小媒多半是与男家或女家,或与双方有密切关系的女眷。经小媒奔走得已有七八分成功时,才由双方同意,请两位与双方有点关系而被认为比较体面的人物出来做大媒。等到大媒人一出场婚姻便算正式决定,不容改悔了。通常的留茶都不必有大媒,只由小媒将男家一件信物交给女家,也不必有什么仪式。“留茶”以后如任何一方要毁约,对方和小...
群山万壑赴荆门,生长明妃尚有村;一去紫台连朔漠,独留青冢向黄昏。 画图省识春风面,环佩空归月夜魂;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; 这一习俗流传于河北省的承德隆北一带。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,新娘的嫁妆要先送到男家,然后由新娘的弟弟陪着新娘和送亲的人们再到男家去。等新娘新郎进入新房之后,新娘的弟弟便拿出一条门帘挂在新房的门上。门帘颜色多选红色或粉红色,上绣鸳鸯戏水等绚丽多姿喜庆图案。新娘弟...
迎新郎的礼仪十分简单。到男主家里之后一切由新娘出面操办。如劝慰男方的双亲,接收和清点陪嫁,邀请新郎家的客人,催促新郎早些起程等。在新郎起程之前,还要将彩礼摆出来,让宾客们观赏和评论,此举称为摆礼。在摆礼的时候,双方还要唱说几句。新娘这样唱说: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, 穿戴衣帽样样鲜艳, 虽不够如意却也失体面, 请亲戚朋友都来观看评点! 接着新郎的父母接着唱说: 山高...
待嫁的少女企望配得称心如意的丈夫。元宵节夜就是她们向父母表示争取自己选偶权利的时机。得到父母许诺后,她们跑到菜园里,将嫩生生的芥菜(俗称“大菜”)做坐垫,虔诚地祷告——坐大菜,将来嫁个好儿婿。 如果做父母的焦急着子女的婚配,那就须向别人家讨求一条捆缚烟叶的草索,被求的邻里自会慷慨相赠,带回家门口时须当念念有词:阿奴嫁个姻星浮了,意思是说,闺女嫁个好郎君。倘使女儿的婚事屡议不就,做母亲的就要一...
宗祠又称“祠堂”,“祠堂庙”,或称为“家庙”,“祠室”等,是族人祭祀祖先聚会议事的地方,是原始社会祖先崇拜的社会遗留。明中后期允许民间修建祠堂祭拜祖先,家族建造祠堂的社会风气日渐兴盛,清代时建立祠堂蔚然成风。江南一带聚族而居的家族“族必有祠”。宗祠的建筑,器具都异常严肃、庄重,一般的家祠多为四合院结构,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。对于一个家族而言,祠堂是家族的存在象征,宗祠堂是家族的存在象征,宗祠规...
中国古代有“三皇五帝”的传说,伏羲和女娲都是“三皇”之一。 史传伏羲曾经画过八卦,用各种符号来代表天、地、水、火、山、雷、风、泽。当时的古人就用这些符号来记载生活里发生的各种事情。传说人工取火、用鱼网打鱼都是伏羲发明的。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,女娲也是人类的始祖,是伏羲的妹妹。传说在远古的时候,有一天支撑着天穹的四根大柱子突然折断了,半边天空坍塌下来,蔚蓝色的天幕上露出个黑洞洞的...
1.裸葬。高山族的一种随葬习俗。人死后,脱去衣服,用鹿皮包裹,亲属四人将尸体抬至山顶,打开鹿皮,使尸体置于其上,再把死者生前所穿衣服盖在身上以殉葬。俗认为,这样还“洁”而去,尸体虽裸露,但灵魂却穿了衣服;人死后尸体无关要紧,无形的灵魂却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。 2.恶尸葬。高山族丧葬风俗。高山族人认为,非自然死亡者是“恶死”,对“恶死”者尸体葬法与“善死”者不同。泰稚人把战杀、自杀等非自然死亡的...
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,文化积淀深厚,被誉为“文明古国,礼仪之邦”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,礼仪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有些礼仪制度经过提炼,成为国家礼制,而有些则沉淀为大众化的民俗礼仪:在岁时节日和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,我们会用不同的民俗礼仪加以庆贺、纪念;在日常生活以及信仰禁忌方面,也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礼仪,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。在中国国力不断发展, 整个民族都冀望着再次腾飞的时刻,重提“...
温州 开门炮:初一凌晨,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"开门炮",全城一片爆竹声,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,俗谓"接年".打"开门炮"也有惯例,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,称"百子炮";再放双声大爆竹,大爆竹只放三发,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,并表示接新年。要求三发都响,声音宏亮清脆,最为吉祥。俗信打"开门炮"越早越好,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,如意发财,种田人会五谷丰登。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,还口中...
春节,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、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,其历史文化、风士人情、生活习俗、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,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,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(多为闽南和客家人)去台开发,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,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。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"祭灶"日这天,台湾同胞都要穿上好...
太原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,节目中有民俗;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,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。旧时,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,而最隆重、最热闹,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。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,民间称过年,为区别于公历元旦,后来又称过大年。旧日,腊八节过后,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,气氛一日浓似一日。二十三日祭灶王,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,俗称“胡打扫日”。从这天以后,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。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:“二...
腊八儿: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"腊八儿",有喝腊八粥的习俗。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,名"腊八醋"."腊八醋"不仅味道醇正,而且久放不坏。 逛娘娘宫:腊月十五开始,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,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。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,成年男人到这里,忘不了买灯笼,女人们来这里多是"洗娃娃"的。从娘娘宫拴回的"娃娃"每年都要"洗一回",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